八組對穴調病療效好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百會涌泉補腎回陽 后溪申脈舒筋止痛 八組 “對穴”調病療效好
《生命時報》 2022-07-15 第1623期 第8版
“對穴”是指2個穴位的配伍使用,其性能上具有相輔相成、相反相成的有機聯系,能夠調節氣血、提高臨床療效。中醫有八組天生“對穴”,搭配運用,輔助調病效果好。
1.百會、涌泉
百會穴位于頭部頂端,屬督脈,為諸陽之會,入絡于腦,可清頭目、止眩暈。涌泉穴位于足底,是陰陽經脈的交通之處,具有補腎回陽、開竅醒神的作用。腦為髓之海,腦病后髓海不寧,甚則腦病及腎或腦腎同病。百會與涌泉配伍,一上一下,遙相呼應,能補瀉兼施,調節機體陰陽平衡、回陽救逆、開竅醒神。中醫臨床可用于救治卒中、休克、昏迷、癲狂等神經系統疾病。

2.肩髃(讀音為yú)、環跳
肩髃穴位于肩關節,屬手陽明大腸經,疏經活絡、通利關節作用甚強。環跳穴為足少陽與足太陽經交會穴,可疏通少陽經氣血。上肢“咽喉”肩髃與下肢“起點”環跳伍用,具有疏經活絡、通行氣血之效。臨床常用于治療肢體一部分或半側發生的拘攣、疼痛、麻痹。
3.天樞、足三里
天樞穴在臍旁,屬手陽明大腸經之募穴(臟腑之氣輸注于胸腹部的腧穴,“募”有聚集、匯合之意),可升降氣機。足三里屬于足陽明胃經之下合穴(主要作用是治療六腑的疾患),“合治內腑”,可通調腑氣、調理脾胃。兩穴配伍使用,常用于治療腹痛、嘔吐、泄瀉、痢疾等消化系統疾病。
4.肺俞、俞府
肺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為肺之背俞穴(臟腑之氣輸注于背部的一些特定穴位),是治療肺臟疾病的要穴。俞府穴屬足少陰腎經,是腎氣傳輸聚合之處,可理氣降逆、止咳平喘。兩穴伍用,因病位在肺,取肺俞直達巢穴以撼其根,取俞府調動腎經氣血,由此回歸體內,降逆止咳平喘。故臨床用以主治咳嗽、哮喘、咳血等呼吸系統疾病。
5.后溪、申脈
后溪穴屬手太陽小腸經之輸穴,為本經脈氣之所注,又與督脈相通,可宣通陽氣、通絡止痛。申脈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可疏表邪、清心火、舒筋止痛。兩個穴位在體表均與眼、耳、頭項等相聯系,同氣相求,故臨床常用于主治頭面頸項及目腫、喉痛。

6.足臨泣、外關
外關屬手少陽三焦經之絡穴(“絡”有聯絡、散布之意),與主一身之表的陽維脈相通,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散寒的作用。足臨泣屬足少陽膽經之輸穴,與帶脈相通,能夠通經活絡、疏肝解郁。兩穴之經脈均從頭側面繞耳循行,于目外眥、頰、頸、耳后、肩會合,合用可奏行氣通絡、活血止痛之功,臨床常用于主治頭風、耳聾諸疾。
7.列缺、照海
列缺穴屬手太陰肺經之絡穴,屬肺絡大腸,又為八脈交會穴,與聯系膀胱的任脈相通,具有疏調氣機、通調水道、調理膀胱的功效。照海穴屬足少陰腎經,故善于治療膀胱及泌尿系疾病。兩穴相伍,所通經脈均與膀胱相聯系,并主治相應病癥,如疝氣、痔瘡、便血、小便淋瀝不盡等。

8.三陰交、間使
間使屬手厥陰心包經之經穴(十二經脈各有一個經穴,位置多在腕﹑踝關節附近),主喘咳寒熱、心包病和情志病,具有行氣散滯、理氣解郁的作用。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還與肝、腎二經交會,為理血調經之要穴,可健脾胃、調肝腎、補氣血、調經水。兩穴伍用,主治男女生殖疾病、婦女月經不調。
- [事件]多吃魚 腦動脈狹窄減二成08-02
- [事件]當代老人慢病更多08-02
- [事件]全身血管有三個高危路段08-02
- [事件]別把血管炎當濕疹08-01
- [事件]提前癥有可能是瞎忙08-01
- [事件]陰道疼排查這九大原因08-01
- [事件]男人養精注重五點07-31
- [事件]蜂蜜遇冷會更甜07-31
- [事件]多吃魚 腦動脈狹窄減二成08-02
- [事件]當代老人慢病更多08-02
- [事件]全身血管有三個高危路段08-02
- [書評]穴位的故事349建里:食欲...08-01
- [事件]別把血管炎當濕疹08-01
- [事件]提前癥有可能是瞎忙08-01
- [事件]陰道疼排查這九大原因08-01
- [事件]男人養精注重五點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