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玩手機不只傷眼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藍光擾亂睡眠 斜倚損傷腰頸 沉迷加劇孤獨 睡前玩手機不只傷眼
“你是一只蝸牛,你的智能手機就是你的外殼——它已經成為你的家?!边@是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一個人類學家團隊的觀點。進入智能手機時代,男女老少,不論工作、學習,還是通信、消費,從起床到睡前,手機幾乎每時每刻都在身邊。因為玩手機引起的睡眠不足等問題隨之日益凸顯,引發醫學專家們的擔憂。今年發布的《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顯示,我國居民平均睡眠時長為7.06小時,相比10年前,入睡時間晚了兩個多小時,起床時間晚了37分鐘,總睡眠時長少了近1.5小時,看手機、上網是導致睡眠拖延和障礙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國巴克衰老研究所近期發表的一項動物實驗研究推測稱,夜間暴露在手機屏幕等光污染環境中,對生物鐘影響很大,不僅損傷視力、傷害大腦,還會累及全身,縮短壽命。
睡前玩手機已成世界公共衛生問題
近日,北京市一位65歲老人因眼睛劇痛無比,大半夜跑去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看急診,經診斷為一只眼睛眼壓過高、青光眼急性發作。醫生及時采取了治療措施,才避免了視神經的進一步損傷?!靶姨澗驮\及時,否則他很可能就此失明了!”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副院長、中西醫結合眼底病科主任醫師謝立科說,這位老人喜歡睡前看短視頻,每晚都要刷一兩個小時。在黑暗光線下,眼睛聚焦、瞳孔長時間散大,可能堵塞眼內房水循環流通,引起眼壓升高,導致青光眼急性發作,輕則眼脹頭痛,重則視力受損,甚至失明。
“類似這位老人的案例,在臨床中并不少見?!敝x立科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手機現已成為眼病的一大罪魁禍首,醫院門診中因看電子屏幕時間太長而引發嚴重眼病的患者越來越多。長時間盯著手機屏幕看,不僅易引起視疲勞,還會導致近視、散光等問題。尤其在黑暗環境下,只有手機的光照強度遠遠不夠,看手機的距離也會不由自主越來越近,眼睛聚焦到小小的屏幕上,瞳孔散大但瞳距縮短,就會看東西模糊。另外,眼睛睫狀肌長時間處于緊張疲勞狀態,會引起調節功能異常,導致近視發生或近視增加,對眼睛的損傷會更重。對老年人來說,危害更大。隨著年齡增長,淚腺本就逐漸萎縮老化,易患干眼癥,如果長時間盯著電子屏幕看,眼睛分泌的淚液會進一步減少,加重干眼癥狀,除了易誘發急性青光眼外,還會刺激眼底黃斑部和晶體,導致黃斑病變和白內障發病風險大大增加。
近年來,夜晚使用智能手機越來越成為世界公共衛生問題。中國睡眠研究會2021年發布的數據顯示,61%的國人會在睡前玩手機。一項針對日本18~30歲青年人的抽樣調查顯示,96%的人夜晚會使用智能手機,超85%出現了失眠和心理困擾(情緒失控、憤怒、抑郁)。英國專業服務機構德勤發布的一項報告表明,新冠疫情暴發前,1/3的英國成年人會在深夜看手機;疫情以來,因出行受限,人們居家后花費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時間創下歷史新高,每天超過4小時,尤其是兒童青少年因夜間花費大量時間玩手機而影響了睡眠。美國維拉諾瓦大學的一項調查發現,九成年輕人存在睡前用手機上網、手機放枕邊入睡的情況,由此帶來對睡眠質量及精神健康的不良影響應高度重視。
帶來的傷害不只視力損傷
雖然此次巴克衰老研究所的研究是果蠅實驗,但夜間玩手機影響全身健康的結論早已在人群調查或研究中有所證實。例如,英國赫特福德大學2014年的一項研究指出,睡前使用智能手機與超重、心臟病、糖尿病等的發病幾率增加有關。韓國崇信女子大學一項研究發現,每天睡前多玩1個小時手機,熬夜時間越長,失眠幾率越高,患焦慮、抑郁等疾病的風險更高。專家們表示,長期睡前玩手機會給身體造成全方位的傷害,不只人們看到的視力損傷。
藍光干擾褪黑素分泌。電子產品的光線中,波長為400~450納米的,被稱為藍光。北京大學首鋼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高偉說,藍光會讓大腦誤以為是白天,抑制褪黑素分泌。褪黑素主要參與調節人類的睡眠-覺醒周期和晝夜節律,研究發現,視神經細胞只要受到藍光8分鐘刺激,就會讓身體持續興奮超過1小時,造成生物鐘紊亂。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人體在1.3勒克斯(照明強度單位)藍光的照射下,褪黑素的分泌就會終止。而我們常用的節能燈、平板、電腦、手機等光源發出藍光的強度,遠超1.3勒克斯。睡前只要使用2小時有顯示屏的電子設備,褪黑素的分泌水平就會下降22%,青少年兒童受藍光的影響比成年人更大。
姿勢不正確傷腰頸。謝立科說,人們夜間大多在床上以仰臥、斜倚等姿勢看手機,兩眼視覺運用不均衡,會造成視力損傷?!缎掠⒏裉m醫學雜志》就曾記錄了兩例在黑暗中側身斜眼看手機的病例,因眼睛要適應屏幕亮度,兩眼視覺細胞中的光敏色素會不同程度地褪去,從而導致“智能手機眼盲癥”,出現眼睛干澀、視物模糊、暫時性失明等癥狀。此外,半靠床頭、側臥看手機會對頸椎、腰椎造成很大壓力,日積月累可引發手麻、脖子僵硬、腰酸背疼、頭暈以及脊椎疾病。
心理依賴威脅個人生活。高偉說,很多人晚上愛玩手機,其實是患上了“手機依賴癥”。具體說就是,一旦無法使用手機或手機不在身邊,就會表現出煩躁、注意力難集中、抑郁寡歡等近似于物質成癮的情緒癥狀。智能手機覆蓋打游戲、看視頻、瀏覽新聞、購物、聊天等諸多功能,很容易使人上癮,一直沉迷還會影響人際關系,增加孤獨感,而擺脫孤獨的渴望,又會導致他們對手機更依賴,造成惡性循環。
戴耳機不當耗損聽力。很多人晚上看手機,為了不影響他人休息,常常需要戴耳機,音量過大或佩戴時間過長,可導致噪聲性聽力損害,甚至不可逆的聽力受損。
畫面交替快閃,可誘發癲癇。高偉說,手機鮮艷畫面的快速閃爍,可能會誘發癲癇。日本曾有一部動漫《精靈寶貝》,其中一集的畫面中,有強烈的紅藍光快速交替閃爍,導致了685名兒童在觀后出現了眼花、頭痛、惡心等癥狀,嚴重者甚至暫時失明、抽搐和昏迷。這是全球史上誘發癲癇(光敏感性癲癇癥)最多的動畫節目。
睡前看手機不超過半小時
專家們表示,睡前放下手機對健康至關重要,每個人都要引起重視。尤其對于正處于成長發育期的兒童青少年和身患慢病的中老年人來說,更應注意保護視力,避免因睡前玩手機導致睡眠不足。若睡前實在忍不住玩手機,建議這樣做:1.使用時間控制在30分鐘內;2.眼睛與手機距離保持在30厘米以上;3.保證房間亮度,在床頭開一盞暖光燈;4.床頭放個靠枕,盡量坐姿端正,不要側躺或俯臥刷手機;5.佩戴耳機的音量最大不超過60%,使用時間不超過1小時;6.入睡前關閉所有電子設備,或將其放在距離床頭較遠的位置。
高偉說,很多人其實并沒有意識到睡前玩手機的危害,而只是將其當作睡前放松方式。其實,睡前不妨嘗試與家人聊聊天、聽一些旋律舒緩的音樂或睡前冥想等,都有利于更好入睡。謝立科補充說,睡前用紅花、防風、薄荷煮水泡腳,利于改善足部血液循環,讓足部溫暖舒適,人就更容易入睡。
受訪專家:
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副院長 謝立科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 高 偉
本報記者 李珍玉
《生命時報》 2022-07-22 第1625期 第1版
“你是一只蝸牛,你的智能手機就是你的外殼——它已經成為你的家?!边@是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一個人類學家團隊的觀點。進入智能手機時代,男女老少,不論工作、學習,還是通信、消費,從起床到睡前,手機幾乎每時每刻都在身邊。因為玩手機引起的睡眠不足等問題隨之日益凸顯,引發醫學專家們的擔憂。今年發布的《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顯示,我國居民平均睡眠時長為7.06小時,相比10年前,入睡時間晚了兩個多小時,起床時間晚了37分鐘,總睡眠時長少了近1.5小時,看手機、上網是導致睡眠拖延和障礙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國巴克衰老研究所近期發表的一項動物實驗研究推測稱,夜間暴露在手機屏幕等光污染環境中,對生物鐘影響很大,不僅損傷視力、傷害大腦,還會累及全身,縮短壽命。
睡前玩手機已成世界公共衛生問題
近日,北京市一位65歲老人因眼睛劇痛無比,大半夜跑去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看急診,經診斷為一只眼睛眼壓過高、青光眼急性發作。醫生及時采取了治療措施,才避免了視神經的進一步損傷?!靶姨澗驮\及時,否則他很可能就此失明了!”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副院長、中西醫結合眼底病科主任醫師謝立科說,這位老人喜歡睡前看短視頻,每晚都要刷一兩個小時。在黑暗光線下,眼睛聚焦、瞳孔長時間散大,可能堵塞眼內房水循環流通,引起眼壓升高,導致青光眼急性發作,輕則眼脹頭痛,重則視力受損,甚至失明。
“類似這位老人的案例,在臨床中并不少見?!敝x立科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手機現已成為眼病的一大罪魁禍首,醫院門診中因看電子屏幕時間太長而引發嚴重眼病的患者越來越多。長時間盯著手機屏幕看,不僅易引起視疲勞,還會導致近視、散光等問題。尤其在黑暗環境下,只有手機的光照強度遠遠不夠,看手機的距離也會不由自主越來越近,眼睛聚焦到小小的屏幕上,瞳孔散大但瞳距縮短,就會看東西模糊。另外,眼睛睫狀肌長時間處于緊張疲勞狀態,會引起調節功能異常,導致近視發生或近視增加,對眼睛的損傷會更重。對老年人來說,危害更大。隨著年齡增長,淚腺本就逐漸萎縮老化,易患干眼癥,如果長時間盯著電子屏幕看,眼睛分泌的淚液會進一步減少,加重干眼癥狀,除了易誘發急性青光眼外,還會刺激眼底黃斑部和晶體,導致黃斑病變和白內障發病風險大大增加。
近年來,夜晚使用智能手機越來越成為世界公共衛生問題。中國睡眠研究會2021年發布的數據顯示,61%的國人會在睡前玩手機。一項針對日本18~30歲青年人的抽樣調查顯示,96%的人夜晚會使用智能手機,超85%出現了失眠和心理困擾(情緒失控、憤怒、抑郁)。英國專業服務機構德勤發布的一項報告表明,新冠疫情暴發前,1/3的英國成年人會在深夜看手機;疫情以來,因出行受限,人們居家后花費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時間創下歷史新高,每天超過4小時,尤其是兒童青少年因夜間花費大量時間玩手機而影響了睡眠。美國維拉諾瓦大學的一項調查發現,九成年輕人存在睡前用手機上網、手機放枕邊入睡的情況,由此帶來對睡眠質量及精神健康的不良影響應高度重視。
帶來的傷害不只視力損傷
雖然此次巴克衰老研究所的研究是果蠅實驗,但夜間玩手機影響全身健康的結論早已在人群調查或研究中有所證實。例如,英國赫特福德大學2014年的一項研究指出,睡前使用智能手機與超重、心臟病、糖尿病等的發病幾率增加有關。韓國崇信女子大學一項研究發現,每天睡前多玩1個小時手機,熬夜時間越長,失眠幾率越高,患焦慮、抑郁等疾病的風險更高。專家們表示,長期睡前玩手機會給身體造成全方位的傷害,不只人們看到的視力損傷。
藍光干擾褪黑素分泌。電子產品的光線中,波長為400~450納米的,被稱為藍光。北京大學首鋼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高偉說,藍光會讓大腦誤以為是白天,抑制褪黑素分泌。褪黑素主要參與調節人類的睡眠-覺醒周期和晝夜節律,研究發現,視神經細胞只要受到藍光8分鐘刺激,就會讓身體持續興奮超過1小時,造成生物鐘紊亂。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人體在1.3勒克斯(照明強度單位)藍光的照射下,褪黑素的分泌就會終止。而我們常用的節能燈、平板、電腦、手機等光源發出藍光的強度,遠超1.3勒克斯。睡前只要使用2小時有顯示屏的電子設備,褪黑素的分泌水平就會下降22%,青少年兒童受藍光的影響比成年人更大。
姿勢不正確傷腰頸。謝立科說,人們夜間大多在床上以仰臥、斜倚等姿勢看手機,兩眼視覺運用不均衡,會造成視力損傷?!缎掠⒏裉m醫學雜志》就曾記錄了兩例在黑暗中側身斜眼看手機的病例,因眼睛要適應屏幕亮度,兩眼視覺細胞中的光敏色素會不同程度地褪去,從而導致“智能手機眼盲癥”,出現眼睛干澀、視物模糊、暫時性失明等癥狀。此外,半靠床頭、側臥看手機會對頸椎、腰椎造成很大壓力,日積月累可引發手麻、脖子僵硬、腰酸背疼、頭暈以及脊椎疾病。
心理依賴威脅個人生活。高偉說,很多人晚上愛玩手機,其實是患上了“手機依賴癥”。具體說就是,一旦無法使用手機或手機不在身邊,就會表現出煩躁、注意力難集中、抑郁寡歡等近似于物質成癮的情緒癥狀。智能手機覆蓋打游戲、看視頻、瀏覽新聞、購物、聊天等諸多功能,很容易使人上癮,一直沉迷還會影響人際關系,增加孤獨感,而擺脫孤獨的渴望,又會導致他們對手機更依賴,造成惡性循環。
戴耳機不當耗損聽力。很多人晚上看手機,為了不影響他人休息,常常需要戴耳機,音量過大或佩戴時間過長,可導致噪聲性聽力損害,甚至不可逆的聽力受損。
畫面交替快閃,可誘發癲癇。高偉說,手機鮮艷畫面的快速閃爍,可能會誘發癲癇。日本曾有一部動漫《精靈寶貝》,其中一集的畫面中,有強烈的紅藍光快速交替閃爍,導致了685名兒童在觀后出現了眼花、頭痛、惡心等癥狀,嚴重者甚至暫時失明、抽搐和昏迷。這是全球史上誘發癲癇(光敏感性癲癇癥)最多的動畫節目。
睡前看手機不超過半小時
專家們表示,睡前放下手機對健康至關重要,每個人都要引起重視。尤其對于正處于成長發育期的兒童青少年和身患慢病的中老年人來說,更應注意保護視力,避免因睡前玩手機導致睡眠不足。若睡前實在忍不住玩手機,建議這樣做:1.使用時間控制在30分鐘內;2.眼睛與手機距離保持在30厘米以上;3.保證房間亮度,在床頭開一盞暖光燈;4.床頭放個靠枕,盡量坐姿端正,不要側躺或俯臥刷手機;5.佩戴耳機的音量最大不超過60%,使用時間不超過1小時;6.入睡前關閉所有電子設備,或將其放在距離床頭較遠的位置。
高偉說,很多人其實并沒有意識到睡前玩手機的危害,而只是將其當作睡前放松方式。其實,睡前不妨嘗試與家人聊聊天、聽一些旋律舒緩的音樂或睡前冥想等,都有利于更好入睡。謝立科補充說,睡前用紅花、防風、薄荷煮水泡腳,利于改善足部血液循環,讓足部溫暖舒適,人就更容易入睡。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打針部位為何會不同08-10
- [事件]臨考試就發燒咋回事08-10
- [事件]探訪學習困難門診08-10
- [事件]腳崴了四個辦法減少腫脹08-09
- [事件]清涼油和風油精不能一起抹08-09
- [事件]長期用抗生素可能傷大腦08-08
- [事件]痰濁+瘀血 血管生斑塊08-08
- [事件]脂肪肝的胖分三階段08-08
最新文章
- [事件]打針部位為何會不同08-10
- [事件]臨考試就發燒咋回事08-10
- [事件]探訪學習困難門診08-10
- [人物]像坐月子一樣過三伏08-09
- [事件]腳崴了四個辦法減少腫脹08-09
- [事件]清涼油和風油精不能一起抹08-09
- [書評]穴位的故事350中脘:腹脹08-08
- [事件]長期用抗生素可能傷大腦08-08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