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黃帝內經痹論篇第四十三

【原文】
帝曰:痹,其時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
岐伯曰:其入臟者死,其留連筋骨間者疼久,其留皮膚間者易已。
帝曰:其客于六腑者,何也?
岐伯曰:此亦其食飲居處為其病本也。六腑亦各有俞,風寒濕氣中其俞,而食飲應之,循俞而入,各舍其腑也。
帝曰:以針治之奈何?
岐伯曰:五藏有俞,六腑有合,循脈之分,各有所發,各隨其過,則病瘳也。
帝曰:榮衛之氣。亦令人痹乎?
岐伯曰:榮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于五藏,灑陳于六腑,乃能入于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藏,絡六腑也。 衛者,水谷之悍氣也,其氣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脈也,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熏于盲膜,散于胸腹。逆其氣則病,從其氣則愈。不與風寒濕氣合,故不為痹。
【點評】本段解讀痹癥與榮衛之氣的關系。
?、?strong>各有所發,各隨其過,則病瘳也:
發,發生,指散發病氣之經穴;
過,通過,指氣血流通經過的經脈;
瘳,病愈。
?、?strong>榮者。水谷之精氣也,榮者,即榮氣,或稱營氣,也就是指水谷所生的營養之氣。
?、?strong>衛者,水谷之悍氣也,衛者,衛氣,衛,保衛。衛氣是指防衛免疫體系及消除外來的機體內生的各種異物的功能,包括機體屏障、吞噬細胞系統、體液免疫、細胞免疫等。悍氣,浮盛之氣也。
【整段翻譯】
黃帝問道:患了痹病后,有的死亡,有的疼痛經久不愈,有的容易痊愈,這是什么緣故?
岐伯說:痹邪內犯到五臟則死,痹邪稽留在筋骨間的則痛久難愈,痹邪停留在皮膚間的容易痊愈。
黃帝問道:痹邪侵犯六腑是何原因?
岐伯說:這也是因飲食不節、起居失度導致腹痹的根本原因。六腑也各有俞穴,風寒濕邪在外侵及它的俞穴,而內有飲食所傷的病理基礎與之相應,于是病邪就循著俞穴入里,留滯在相應的腑。
黃帝問道:怎樣用針刺治療呢?
岐伯說:五臟各有輸穴可取,六腑各有合穴可取,循著經脈所發所行的部位,取相應的輸穴或合穴進行針刺,病就可以痊愈了。
黃帝問道:營衛之氣亦能使人發生痹病嗎?
岐伯說:營氣是水谷所化生的精氣,它平和協調地運行于五臟,散布于六腑,然后匯入脈中,所以營氣循著經脈上下運行,起到連貫五臟,聯絡六腑的作用。衛氣是水谷所化生的悍氣,它流動迅疾而滑利,不能進入脈中,所以循行于皮膚肌肉之間,熏蒸于肓膜之間,敷布于胸腹之內。若營衛之氣的循行逆亂,就會生病,只要營衛之氣順從調和了,病就會痊愈??偟膩碚f,營衛之氣若不于風寒濕邪相合,則不會引起痹病。
- [書評]穴位的故事350中脘:腹脹08-08
- [書評]穴位的故事349建里:食欲...08-01
- [書評]穴位的故事348下脘:消化...07-25
- [書評]穴位的故事347水分:水腫07-18
- [書評]穴位的故事346神闕:長壽07-11
- [書評]穴位的故事345陰交:水腫07-04
- [書評]穴位的故事344氣海:補氣...06-27
- [書評]穴位的故事343石門:水腫06-20
- [事件]土伏苓膽南星可緩解痛風08-12
- [事件]吃不好是老人百病之源08-12
- [事件]加工食品營養亟需升級08-12
- [本站]別有病網14歲:疫情影響嚴...08-11
- [事件]三款中成藥改善少白頭08-11
- [事件]上火了 到底該吃哪種牛黃?08-11
- [事件]白癜風夏季多發08-11
- [事件]打針部位為何會不同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