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脘穴

【名稱】:上脘
【歸經】:任脈穴
【拼音】:Shàng wǎn
【國際標準代號】:
RN13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5寸。
【主治】:胃脘疼痛,腹脹,嘔吐,呃逆,納呆,食不化,黃疸,泄利,虛勞吐血,咳嗽痰多,癲癇。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經絡視頻】:
點擊觀看視頻
【描述】:
[穴義]胸腹上部的地部經水在此聚集。
[名解]
1)上脘。上,上部也。脘,空腔也。上脘名意指胸腹上部的地部經水在此聚集。本穴物質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經水,聚集本穴后再循任脈下行,經水如由此進入任脈的巨空腔,故名上脘。上管名意與上脘同。
2)胃管。胃,胃腑也。管,管道也。胃管名意指穴內的地部經水可直接作用于胃腑氣血的陰陽虛實。本穴物質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經水,性溫熱,與胃腑氣血同性,能直接作用于胃腑,故名胃管。胃脘名意與胃管同,脘通管。
3)上紀。上,上部也。紀,綱紀之意。上紀名意指本穴對胸腹體表的氣血有抓總提綱的作用。本穴物質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經水,在本穴為先聚集后下行,本穴如有對胸腹體表氣血抓總提綱的作用,故名上紀。
4)足陽明手太陽任脈之會。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它不光來自于任脈上部經脈的冷降之水,還有手太陽足陽明二經的冷降水液,故為足陽明手太陽任脈之會。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
[運行規律]循任脈下行。
[功能作用]聚集及傳導地部水液。
[注]上、中、下三脘穴的氣血運行變化基本相同,氣血物質皆是匯聚胸腹上部的地部經水,且皆為循任脈下行,所不同的是,上、下脘穴匯聚的經水稍少,中脘穴匯聚的經水量大,上脘穴匯聚的經水溫稍高,中脘穴則次之,下脘穴的經水溫度最低。
精彩內容載入中,請稍候...
最新文章
- [事件]化結石五味中藥助力08-07
- [事件]治焦慮要分虛實08-07
- [事件]睡前玩手機不只傷眼08-07
- [事件]放完支架第一年很關鍵08-06
- [事件]總給自己加壓心會很累08-06
- [事件]長期早醒可能是抑郁癥的信號08-06
- [事件]回想三件事早識帕金森08-05
- [事件]熱射病 一種要人命的中暑08-05
贊助商鏈接